今天是: 天气:

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息肉到癌的“一步之遥”(一)

日期:2020-06-08   来源: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

  患者李某今年69岁,在1年前体检发现“结肠多发息肉”,病理显示管状腺瘤,住院行息肉摘除术,今年5月来我院复查肠镜,再次发现结肠多枚息肉。李某感到很困惑: “所有息肉都需要切除吗?”“切除后为何还会复发?”那就让我们聊聊息肉这件“小事”。
  1.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任何从大肠黏膜上皮来源的、表面突出到肠腔的良性隆起性病变。简单说就是肠镜检查中看到的“小肉揪”,有的小到像芝麻一样,大的还可能比核桃还大,可能“孤肉奋战”,也可能是“百肉军团”。
  其形成原因可与饮食、炎症、年龄增长、遗传等相关。
  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肠镜检查中发现(所以肠镜普查很重要);少数患者可有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排粘液血便等表现。
  2.息肉与癌有何关系?
  根据病理学可将息肉分为腺瘤性与非腺瘤性两大类。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混合腺瘤,有易癌变倾向,癌变率: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混合腺瘤>管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炎性息肉等,较少癌变。
  研究显示,腺瘤性息肉占肠息肉70%-80%,而超过95%的大肠癌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从增生到腺瘤性息肉再到腺癌,他们很近,只有“一步之遥”;但他们也很远,恶变要5-10年时间。故进行肠镜普查即可早期发现病变。
  3.切除标准是什么?
  肠镜作为火眼金睛的息肉发现高手,根据镜下形态可初步判定其“好坏”。“体型”较大(尤其直径大于2cm)、形态不规则、表面溃疡、糜烂、易出血等都是“坏息肉”的特征。
  但对肠镜下发现的息肉仍需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性质。
  首先,对直径较小的息肉一般予活检钳钳除送病理;而对直径较大息肉因钳除后创面过大易出血等危险且尚难判定息肉性质,故予取活检送病理。
  其次,再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决定是否需切除。若病理结果为腺瘤性或伴上皮内瘤变的息肉需住院切除!若为非腺瘤性的炎性息肉,可能随肠道炎症好转自行消失,若增生性息肉无明显症状可定期复查。
  那么需要切除的腺瘤性息肉的切除过程是怎样的呢?息肉切除后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别急~下期我再慢慢道来
 
  作者简介:李熠,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胃肠镜室医师,中医内科学消化专业。师从肝病名医卢秉久教授。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及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疾病。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松岭路1号  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
服务热线:0755-83636999
Copyright 2019 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903900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22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提示: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告之。